 無障礙    長者助手 我的收藏   收藏
政府信息公開 規章庫

廣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政府信息公開

索引號: 006939748/2006-00011 分類: 國民經濟管理、國有資產監管、意見
發布機構: 廣東省人民政府 成文日期: 2006-04-18
名稱: 關于2006年深化經濟體制改革的意見
文號: 粵府〔2006〕42號 發布日期: 2006-04-18
主題詞:
【打印】 【字體:    

關于2006年深化經濟體制改革的意見

發布日期:2006-04-18  瀏覽次數:-




粵府〔2006〕42號

━━━━━━━━━━━━━━━━━━━━━━━━━━━




關于2006年深化經濟體制改革的意見



各地級以上市人民政府,各縣(市、區)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門、各直屬機構:

  2006年,是我省實施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的開局之年,各地、各部門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按照黨的十六大和十六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以及省委九屆七次、八次全會和省政府的工作部署,積極穩妥地做好各項改革工作,著力解決影響發展全局的深層次矛盾和問題,進
一步爭創體制新優勢,為發展提供強大動力,為自主創新、科學發展、構建和諧廣東以及維護社會穩定提供體制機制保障。要緊緊抓住經濟發展較快的有利時機,把改革放到突出位置,用更大的力量推進各項改革,重點在推進農村經濟體制改革、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市場體系建設及社會領域改革等方面取得新的突破和進展。重點要抓好以下幾個方面的改革工作。



  一、大力推進行政體制改革,促進政府職能轉變

  進一步落實省委、省政府擴大縣級政府管理權限的決定,對近3年來有關政策執行情況進行總結(省發展改革委牽頭)。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進一步規范行政審批,提高行政效率,出臺《廣東省行政審批管理監督辦法》(省發展改革委牽頭),探索運用電子信息網絡對行政審批實施監督(省監察廳牽頭)。積極推進事業單位改革(省編辦牽頭)及其國有資產管理制度改革(省發展改革委、財政廳牽頭)。做好深化鄉鎮機構改革試點工作,精簡鄉鎮機構和人員(省編辦牽頭)。完善縣鄉財政體制(省財政廳牽頭)

。進一步做好鄉鎮撤并工作(省民政廳牽頭)。繼續推進綜合行政執法改革試點(省編

辦牽頭)。深化獸醫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省編辦、農業廳牽頭)。開展電子政務改革試

點工作(省編辦、信息產業廳牽頭)。認真貫徹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員法》,依

法規范公務員管理(省人事廳牽頭)。進一步推進企業登記制度改革,完善窗口服務(

省工商局牽頭)。

  加快投資體制改革步伐。建立健全企業投資項目核準、備案信息系統,提高投資管理信

息化水平。改革政府投資管理制度,研究制訂廣東省政府投資管理辦法。健全政府投資

項目決策機制,規范政府投資行為,制訂地方政府投資項目審批管理辦法和政府投資項

目公示辦法。開展政府投資項目公示試點。提出推進經營性基礎設施特許經營權招標投

標的意見。研究出臺省政府投資省屬非經營性項目代建管理配套辦法及有關文件,加快

推進實施省政府投資省屬非經營性項目代建管理(省發展改革委牽頭)。

  深化財政體制改革。繼續深化部門預算改革,進一步擴大省級國庫集中支付改革試點范

圍。尚未納入改革的省級預算單位,除個別性質特殊的部門外,要全部納入國庫集中支

付改革。積極推進市、縣國庫集中支付改革進程。擴大政府采購的范圍和規模,加強政

府采購法規制度體系的建設,制訂《廣東省政府采購管理條例》。規范非稅收入收支管

理,進一步推進“收支兩條線”改革工作。認真貫徹落實激勵型財政機制及其配套措施

。積極推進財政支出項目績效評價工作。加強對行政事業單位資產的管理(省財政廳牽

頭)。



  二、深化國有企業改革, 推進非公有制經濟健康發展

  加快推進我省國有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圍繞國家和省中長期發展規劃,以及我省九

大支柱產業的發展目標,從產業關聯度集中、資本優化配置、體制合理構建的要求出發

,積極推動國有資本向重要資源、重大基礎設施、高新技術產業和具有競爭優勢的行業

和領域集中。穩步推進國有企業資產重組,著力打造主業突出、競爭力強的國企“航母

”。進一步加大國有企業改革的政策支持力度(省國資委牽頭)。積極推進壟斷行業體

制改革,加強對壟斷行業和公共服務行業的有效管理(省各行業主管部門牽頭)。
進一步深化產權多元化改革。通過引進戰略投資者、增量資產獎股、改制上市、股權置

換、整體轉讓等多種有效形式,分類推進國有企業產權制度改革,實現投資主體多元化

。按照“積極、穩妥、有序”的原則,推進國有控股上市企業股權分置改革(省國資委

牽頭)。

  以保障出資人合法權益為目標,完善國有企業法人治理結構。按照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

,建立科學規范的企業組織架構和運行機制。進一步完善企業領導人員選拔任用管理制

度。繼續深化國有企業勞動用工、人事、分配三項制度改革,提高企業現代化管理水平

(省國資委牽頭)。

  以強化財務監管為突破口,加強國有資產監督和管理。健全國有資產監管組織體系,完

善和落實國有資產監管機構職能。加快以財務監管為核心的國有資產監管制度建設,努

力實現國有資產監管工作的法制化、制度化、規范化(省國資委牽頭)。
推進非公有經濟健康發展,進一步放寬非公有資本進入基礎設施、壟斷行業、公用事業

以及法律法規沒有禁止的其他行業和領域。鼓勵非公有資本參與國有和集體企業改制和

重組。切實解決非公有企業辦證難、用地難、融資難等制約發展的突出問題。研究制訂

鼓勵非公有企業轉變生產方式、優化產品結構的政策措施。研究建立對非公有企業的稅

收、產品質量和誠信等方面的監管體系。積極構建面向中小非公有企業的技術創新、投

資服務、產品檢測、市場營銷、資訊發布等公共服務平臺。加快中小企業信用擔保和服

務體系建設(省經貿委、外經貿廳牽頭)。提高利用外資的質量和水平(省外經貿廳、

發展改革委牽頭)。



  三、深化農村經濟體制改革,促進城鄉協調發展

  深化農村稅費改革,積極穩妥地開展農村綜合改革試點工作。完善防止農民負擔反彈的

長效機制。扶持農業龍頭企業,大力促進農業產業化發展。扶持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

發展,繼續擴大試點范圍。發展農村專業經濟協會。進一步完善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的

流轉機制(省農業廳牽頭)。深入貫徹落實《廣東省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流轉管理辦法

》(省政府令第100號),不斷推進城鄉土地市場一體化,深化征地制度改革(省國土資

源廳牽頭)。積極推進農村公路管理養護體制改革(省交通廳牽頭)。改革農村社會管

理方式,穩步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省農業廳、民政廳、建設廳牽頭)。深化糧食

流通體制改革,健全和規范全省糧食行政管理體制,完善儲備糧管理體制,加快建立和

完善我省糧食預警及應急機制(省發展改革委牽頭)。繼續支持中心鎮的規劃編制工作

,加快中心鎮建設步伐,全面實施《珠江三角洲城鎮群協調發展規劃(2004-2020年)》

(省建設廳牽頭)。加快出臺《關于全面推進我省戶籍管理制度改革的意見》及有關配

套政策(省公安廳牽頭)。



  四、完善就業分配和社會保障制度,促進社會和諧發展

  進一步落實促進就業和再就業的各項政策措施,逐步消除農村勞動力進城就業的制度性

障礙,努力實現城鄉勞動者充分就業。加快建立城鄉平等就業制度和統一、開放、規范

的勞動力市場,加快農村富余勞動力培訓轉移就業步伐。建立健全各級公共就業服務機

構,全面推進就業服務制度化、專業化和社會化建設。清理對農民進城務工的不合理限

制政策和亂收費,取消各種對農村勞動力就業的歧視性規定,切實解決拖欠農民工工資

問題。繼續以非公有制單位為重點,擴大社會保險覆蓋面。推動珠三角地區逐步做實養

老保險個人賬戶(省勞動保障廳、廣東保監局牽頭)。加快研究事業單位養老保障辦法

(省勞動保障廳、人事廳牽頭)。抓緊出臺實施失地農民養老保障辦法。積極推進建立

企業年金制度,研究制訂地方補充養老保險辦法(省勞動保障廳牽頭)。繼續探索新型

農村合作醫療保障制度(省衛生廳、廣東保監局牽頭)。進一步完善城鄉最低生活保障

制度(省民政廳牽頭)。



  五、繼續推進區域開放市場建設,完善現代市場體系

  積極推動泛珠三角區域開放市場建設。認真落實《泛珠三角區域合作框架協議》和泛珠

三角區域各方有關部門簽署的各項合作協議,進一步完善區域合作機制。著重推動區域

內市場環境的建設和完善,加強市場監管和商標保護,促進質量檢驗相互認證、聯合打

假和物價管理,促進行政執法、信息交流、企業經貿、技術、商品和生產要素的自由流

動等方面的合作(省發展改革委牽頭)。

  積極推動金融綜合配套改革,完善我省金融市場體系。進一步完善金融市場管理規則,

嚴格準入管理,加強日常監管。大力發展多層次資本市場,探索建立中小企業融資的長

效機制,支持優質企業改制上市,擴大直接融資比重。加快推進上市公司股權分置改革

,提高上市公司質量。構建粵、港、澳三地的區域金融合作平臺,提升我省金融業的國

際水平。積極推進廣州、深圳區域金融中心建設,爭取金融保險集團設立區域總部機構

。加快培育一批實力雄厚的現代金融企業,建立規范的股票、債券、基金、保險、信托

、期貨市場和產權交易市場。繼續推進證券公司綜合治理,積極穩妥處置證券公司風險

。加快建立金融準備金制度、風險預警機制和穩定協調機制。探索停業整頓金融機構的

市場退出機制,防范化解金融風險。深化農村信用社改革,改善農村金融服務,探索建

立農村擔保基金或擔保機構,大力發展和完善現代農村金融體系。加快推進地方商業銀

行改革,著力提高地方商業銀行競爭力。穩步推進保險機構改革,探索建立農村保險體

制,做大做強廣東保險業(省金融辦、人民銀行廣州分行、廣東銀監局、廣東證監局、

廣東保監局牽頭)。

  規范發展產權、土地等市場。加快組建南方聯合產權交易中心,推進現代產權制度建設

(省國資委牽頭)。進一步完善國有土地市場,試行工業用地公開交易及經營性基礎設

施和公益性用地有償使用制度。培育和發展集體土地市場,逐步構建統一的土地市場體

系(省國土資源廳牽頭)。繼續規范發展人才市場,建立健全公益性人才服務機構的管

理辦法(省人事廳牽頭)。

  深化流通體制改革。加快發展連鎖經營、物流配送和電子商務為主的現代流通組織形式

,培育一批具有較強競爭力的大型流通企業。積極發展適合新時期農村消費特點的連鎖

超市、便利店等新型流通業態。完善市場監管體系,健全產品質量監管機制(省經貿委

、發展改革委牽頭)。

  加快建設涵蓋政府、企業和個人的社會信用體系。積極推進信用體系的標準化、制度化

建設,建立健全企業和個人的信用征集、評估、服務和監管制度,以及失信懲戒制度。

重點完善信貸、納稅、合同履約、產品質量的信用記錄(省金融辦、信息產業廳、人民

銀行廣州分行牽頭)。

  積極穩妥地推進電、水、氣、成品油及土地等資源性產品價格改革。完善上網電價形成

機制,搞好輸配電價和銷售電價改革試點,完善差別電價政策和煤電價格聯動機制。加

快建立以節水和合理配置水資源的水價機制。建立完善的成品油、液化石油氣、液化天

然氣門站氣價格的合理定價機制。研究建立規范的基準地價確定、公布制度和協議出讓

最低價制度。全面推行和完善公共服務產品價格聽證制度。進一步完善公共產品、公共

服務的價格形成機制(省物價局牽頭)。

  繼續規范和發展各類行業協會、商會及社會中介組織,完善社會中介組織的市場準入制

度。認真貫徹實施《廣東省行業協會條例》,加快推進行業協會管理體制改革,推進政

社分開,充分發揮其行業自律和服務等功能(省民政廳、編辦牽頭)。

  繼續整頓和規范市場經濟秩序。堅決打破地區封鎖和行業壟斷,嚴厲打擊各種經濟違法

犯罪活動,加強對產品質量、工程質量和安全生產的監管。深化食品藥品專項整治。建

立健全消費者權益保護的組織體系,推動各地實施質量檢查、衛生防疫統一標準。按照

決策、執行、監督職能分開的要求,進一步理順市場監管體制(省經貿委牽頭)。



  六、繼續推進涉外經濟體制改革

  繼續做好出口退稅工作,確保出口退稅新機制的落實。進一步做好企業對外貿易經營備

案登記工作,爭取將我省對外貿易登記備案點由目前15個地級以上市擴大至全省21個地

級以上市。建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后過渡期的應對機制(省外經貿廳牽頭)。
加快電子口岸建設。不斷完善珠海拱北口岸客車通道“一站式”電子驗放系統,優化系

統應用功能;推進珠海拱北口岸和深圳羅湖口岸港澳旅客自助查驗系統的運用和推廣等

工作;繼續推進電子口岸建設,加快口岸各有關單位信息聯網,逐步實現口岸查驗信息

資源共享(省外經貿廳牽頭)。



  七、深化文化、醫療衛生、科技、教育體制改革,大力推進社會事業發展

  深化文化體制改革。積極推進國有文化企事業單位改革,逐步將經營性文化事業單位轉

制成企業。進一步放開文化市場,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資機制。加快文化產業發展,推動

文化資源的優化配置和組合。繼續深化公益性文化事業單位內部人事、勞動和分配三項

制度改革(省文化廳牽頭)。

  深化醫療衛生體制改革。進一步健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機制,切實做好人才、物資和技術儲備。深化衛生投入體制改革,堅持以政府為主導,重點加強農村公共衛生體系建設,鼓勵和引導社會資金投資發展醫療衛生事業,促進民營醫療機構健康發展。

加強對醫療機構的監督管理。堅持優先發展社區衛生服務的方針,健全社區衛生服務網絡。加快農村醫療衛生基礎設施建設,鞏固和健全農村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維護公立醫療機構的公益性質,完善醫療機構經濟補償機制和藥品價格管理機制,從源頭上抑制醫藥費用過快增長,為群眾提供優質、價廉的醫療服務。鞏固合作醫療成果,建立穩定的籌資機制、合理的補償機制、嚴格的管理機制、有效的費用控制機制,力爭 2006年全省參加合作醫療的人口覆蓋率達到60%以上(省衛生廳牽頭)。

  深化科技體制改革。落實省委、省政府《關于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提升產業競爭力的決定》(粵發〔2005〕14號),完善鼓勵自主創新的配套政策。推進轉制科研機構產權制度改革,建立現代科技型企業制度。進一步推動社會公益類科研機構建立現代科研院所制度。強化企業在技術創新中的主體地位,完善科技創新體系建設,繼續鼓勵建立民辦科研機構和外資研發機構,促進產學研結合,繼續建設一批具有國內外先進水平的公共科技創新平臺和省級公共實驗室(省科技廳牽頭)。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培育自主知識產權(省知識產權局牽頭)。

  深化教育體制改革。堅持義務教育以政府辦學為主,加大政府對義務教育的投入,尤其是加大對農村義務教育的投入力度,全面實行農村免費義務教育。大力發展各類職業教育,建立健全政府統籌、分級管理、地方為主、社會參與的現代職業教育管理體制。繼續完善高等教育“三級辦學、兩級管理”體制。引導民辦教育規范健康發展。嚴格規范各類學校招生和收費行為,加強對學校財務的管理和監督,切實治理教育亂收費。深化以教師人事制度改革為重點的學校內部管理體制改革(省教育廳牽頭)。大力發展職業技術教育,加大智力扶貧投入,加快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省勞動保障廳牽頭)。認真做好中小學教材出版發行招標投標試點工作(省新聞出版局牽頭)。

  各地、各部門要根據本意見精神,加強對改革工作的領導,明確重點,精心組織,落實責任,扎實推進各項改革工作,確保改革任務的完成。對計劃2006年出臺的改革政策措施,要認真研究,精心組織,適時出臺;對跨年度的改革工作,要合理安排改革進度。

要充實力量,建立健全統籌協調機制,進一步加強對改革的總體指導、統籌協調和力量保障。發展改革部門要認真履行職責,緊密跟蹤各項改革進展情況,加強調查研究,督促各項改革措施落實,并做好相關的協調工作。

  各地、各部門在推進各項改革中,要充分尊重群眾的首創精神,鼓勵群眾大膽創新;要

堅持以人為本的改革觀,保護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要堅持試點先行,防范改革風險;

要結合本地、本部門的實際,因地制宜制訂改革方案,不搞“一刀切”;要妥善處理改革、發展和穩定的關系,把握好改革措施出臺的時機、力度和節奏,確保各項改革工作順利推進,促進經濟社會發展,保證社會穩定。





廣東省人民政府

二○○六年四月十八日
 









                                          彩神彩票官网-官方